上世纪90年代,老朱将自己非常热爱的重庆火锅带到了江苏周庄镇,后取名为巴邑。巴为火锅;邑为城池。巴邑,意味着把美味的火锅带到中国的每个城市。取这个名字,老朱的愿望也尽述其中。在周庄的那家店里,老朱又是老板又是采购又是服务员。每天凌晨,老朱照例出现在市场挑选食材,开一辆五菱荣光,装满整车的菜。
在老朱的心中,食材的品质是一家火锅店的根本,店刚开,对于进购食材的标准和规范还未建立,老朱用自己的行动去建立这套规则。如今巴邑所有门店对食材的挑选和处理标准沿用的,都是当年老朱保留下来的标准
火锅店的生意一直还不错,老朱为了不断提升巴邑的客户体验,定期都会亲自询问客人意见多方搜集门店评价,老朱发现,很多客人对于吃火锅都有着一个不好的体验:吃完火锅身上味太大。确实,这似乎已经成了火锅的自带属性了,大家都知道吃完火锅身上必然会有味道,也无法避免。
老朱寻访了全国大部分火锅店,每到一家火锅店,就去吃上一顿,吃完后得到的答案都是相同的:锅底的香精香料越加越多,说不上好坏,但是离小时候的味道越来越远,我要吃的——是本质的味道,“是不是可以研发出一种不加任何香精香料,还味道极好的锅底呢?”这件事就成为了老朱后来人生中的一件大事。
为了潜心火锅事业,老朱组建了巴邑的研发小组,这个小组的成员如今都成为了巴邑火锅的骨干成员,在对诸多国内大型香料生产基地和加工工厂调研后,没有进展。老朱亲自去食材产地寻访。巴邑拒绝了所有人造的香精香料,这些虽然香气十足,但却极易附着。西南地区是香料重产之地,就成了研发小组的常驻地。
在山野之间走访调查的过程中,惊叹于大自然的神奇之余,老朱最大的感慨是:真正优质的食材一定是纯天然的,让食材回归本质,回归最原始最本真的状态才能造就美味、健康的美食。城市机械化下的产物和大自然的产物是无法相比的。这也更坚定了老朱对食材品质把控的决心和态度,数千次的尝试和失败之后,研发小组最终将食材除了葱姜蒜外,精简至只剩五味食材:上好的牛油、重庆石柱县辣椒、郫县豆瓣酱、贵州黄口姜、茂汶大红袍花椒。
就这样20年,30年,40年还在继续!古时戏曲学校称为“科班”,凡入科班者,同定下卖身契,想成为角,需经十年培训,这叫“十年大狱”,十年苦练者,方能上台光彩照人。后人将此译为“台上一分钟,台下十年功”。
巴邑无异味锅底的炼成,不偏不倚,刚好两个十年。20年火锅行业的钻研和探究,才练成了今日的巴邑~看似简单的食材,其中弥漫的味道对锅底的升华令人叹为观止,并且一脉相承形成了一种叫做文化的东西,被巴邑人一直传承着。成为了如今巴邑门头上那一句显眼的“好锅底,不添加,吃完身上无异味。”
巴邑火锅创始人朱荣久:二十年潜心研制,寻味真正的好锅底!这是个巨变的社会,我们身处巨变的国家,人和食物也同样在被时代推着往前走。火锅在历史的峰回路转中,文化和食材都已经经历了时代的洗礼,20年的坚持,老朱和他的研发团队还在坚持寻找着舌尖上最沁人的那一味,这场戏还未唱完。巴邑火锅已经走过了20年,今后会越来越好,越做越长。